一連經過兩件事,讓「服務業」三個字,原本在我心中模糊的定義,頓時有了鮮明的影像。
一是絨毛精事件,二是我親身遭遇的國際書展插曲。
說到服務業,你第一個浮現心頭的印象會是什麼?
端盤子?歡迎光臨?鞠躬?道歉?還是……毫無尊嚴?
「顧客至上」、「客人永遠是對的」,這種話,我就不懂,身為顧客的人怎麼有臉說出嘴。
那種感覺,就好像有過來人苦口婆心,工作不要太計較、學到了就是你的、要能當責……然後你老闆拿這套來要求你、訓斥你,然後還一副理所當然的嘴臉。
廢話,對老闆自己好處佔盡,他不對你說要對誰說?扛著冠冕堂皇的大旗,你還真當他是對你循循善誘、指引明燈啊?
你不加班、他說你不負責任;你有困難、他說你沒抗壓力;你有意見、他說你自以為是;你理直氣壯、他說你冒犯頂撞……
靠,你會爽嗎?
你一定也想,那也得看看這老闆是不是值得不計較、能學習、能負責的貨色吧?
服務業何嘗不是?
絨毛精又何嘗不是這種從地心來的奇葩?(我實在好想從他頭上巴下去#)
我一直覺得,服務業與客人之間,從頭到尾都是一種「諜對諜」的關係。
幸運一點的,皆大歡喜,和樂收場;正常一點的,你進我退、我退你讓;悲慘一點的,受盡凌辱、傷痕累累。
這次小七店員唯一犯的錯,就是太低估了人性的黑暗面,沒一開始把活動內容講清楚,讓有(ㄨˊ)心(ㄋㄠˇ)人士有漏洞可鑽。
這個小七店長的處理,看在我眼裡也是一肚子炸藥,到底有沒有是非?有沒有GUTS?他或許會覺得平息顧客抱怨就好,但然後呢?這也未免太怕事!不能委以重任!
息事寧人、毫無擔當,難怪服務業會被瞧不起。
撇開教育客人的異想天開(話又說回來,現在的客人也是被亂教出來的),我比較想知道,從事服務的工作人員,又是怎麼看待這份職業的。
不管正職也罷,打工也好,因為入門簡單,門檻較低,所以心裡出現那麼一咪咪的不以為然嗎?覺得誰都能來做?認為難度不高,所以不必太努力的心態?
是啊,端盤子、送茶水這麼簡單的事誰不會呢?
一小時只領98元的時薪,幹啥那麼辛苦呢?老闆衝啥叫我做那麼多事情呢?(OS:我以前85元也做到死呢……)
你花錢你大爺,又沒拿你多少錢,那麼多要求囉唆個闢?
當然,這樣的心態一點都沒錯,真的,怎麼會有錯呢。
這種心態,非常適合只想拿基本時薪、打打零工的過客。
最要不得的,就是抱著這種心態,選擇了這份工作,還埋怨薪水低、待遇差的人(做人要認份、要有分寸啊)。
不快樂,當然不快樂!
把自找的不快樂合理化,用憤世嫉俗來掩飾無能,拿謾罵代替只敢抱怨的懦弱,然後更不快樂地去做混一口飯吃的工作。
選擇權在自己身上,還去怪別人逼你做這個選擇,豈不荒唐?
缺錢、沒有更好的職缺、只有這時間能配合……種種當然的理由,推演出你無可奈何的選擇……
既然你早已選擇了無可奈何,又怎能怪工作的一切,無可奈何地對待你?
套句鄉民的名言:「不爽不要做!」
你說,怎可能這麼灑脫?我就是缺錢、沒有更好的職缺、只有這時間能配合……(對我複製貼上)
不要用什麼「別無選擇」如此娘砲的對白,來減低對不起自己的罪惡感。
你選擇不快樂,取代缺錢的選項;你選擇不充實,屈就不喜歡的職缺;你選擇不捨棄,硬扛不滿意的時間……
一個人的一生,其實從未失去過任何東西,只是被迫擁有、被迫得到「失去」的感受,才會用傷痛、憤怒、遺憾或悔恨,去抗議無法拒絕的事實。
服務業之所以為服務,就是因為它必須去做自己能動手,卻總想要有人替自己完成的事。
當我用金錢與期待當作代價,希望換取一個結果,這個希望,是不能被懷疑或打折的。
狠狠地在服務業打滾一圈,我帶著滿身有如勳章的傷痕站在人群裡時,我慶幸自己沒有因為吃太多虧,變得像前老闆們那樣勢利虛偽,而是拽著引以為傲的責任感,更去尊重這份工作的點點滴滴。
你以為禮賓接待只要在門口罰站,喊歡迎光臨就好嗎?
開門的時間、口號的音量、開口的時機、鞠躬的角度、引導的手勢、走路的速度、等待時的站姿、四目相對的表情,你知道這些都是很講究的嗎?
你以為餐廳只要端端盤子、送送菜就好嗎?
端托盤的技巧、不能在客人桌上堆盤子的細節、送菜上桌的時機、放盤子的力道、點餐的音調、拉椅子的距離、帶位的安排、巡視全場的眼神、加水的標準姿勢、雙手在前的標準動作、餐具的檢查、整體的速度與熟練,更不要提得體的應對或招呼……你憑什麼以為,你不需要會這些?
憑什麼認為,「只是打工」,不必包含這些東西在內?
當願意打從心裡去尊重一份工作時,它才會盡全力回報其中的學問給那個人。
鋼鍊完結篇有句話說的好:「沒有痛苦的教訓,是毫無意義的。」
但資方沒有說這句話的資格。
那跟你們沒有半點關係。
不要拿勞方的立場跟心情,當成理直氣壯的剝削與壓榨的工具。
另一是本該開開心心逛的國際書展,卻讓我氣哭當場。
- Feb 18 Fri 2011 11:43
[說教] 服務業的美麗與哀愁(上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